首页

女主小说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30 05:31:38 作者:“劳模”长三乙火箭首次为中国小行星探测“搭天梯” 浏览量:42566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劳模”长三乙火箭首次为中国小行星探测“搭天梯”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天问二号探测器精准送入预定轨道,顺利跑完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第一棒”。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白国龙 摄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此次任务是长三乙火箭第109次飞行,也是其首次挑战地球逃逸轨道发射。

  地球逃逸轨道高度高,火箭挣脱地心引力束缚所需的能量就更多,速度也更快。此外,发射窗口窄,入轨精度要求高,分离速度误差控制严……发射难关一项又一项,“劳模”长三乙火箭如何跨越重重难关,为此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搭天梯”?

  力气足:5.55吨运力精准匹配

  长三乙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一款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亦可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其他轨道卫星的发射。

  作为中国高轨主力运载火箭,该型火箭是“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兄弟”中“力气最大”的,特别是2020年实施“双提升”工程后,火箭运载能力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5.55吨,与天问二号探测器质量要求更贴合,成为本次任务的“最优解”。

  飞得高:直达高轨,精准“投送”

  以往发射地球轨道范围内的载荷,火箭分离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9千米。此次任务中,火箭分离时的速度需超过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才能使天问二号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地球逃逸轨道。

  不仅如此,目标小行星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弱、捕获难度大,这对火箭入轨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火箭入轨速度不仅要达到每秒11.2千米,每秒偏差也不能超过1米,否则可能造成探测器距离小行星百万公里的级差。

  火箭专家解释称,如果将火箭入轨比作投篮,这样的入轨精度,好比在上海投出一个篮球,要投中位于北京的篮筐,还要保证篮球入筐时的飞行角度和速度。

  为此,研制团队在采用迭代制导技术的基础上,还运用了末速修正技术,在分离前实时调整火箭速度、姿态等,确保探测器精准踏上深空之旅。

  靠得住:百战锤炼,飞行更可靠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首个宇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型运载火箭。自1996年首飞以来,它托举“北斗”、“嫦娥”、风云卫星、天链卫星等“乘客”问鼎苍穹,保障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历经百战锤炼的长三乙火箭如今越飞越稳,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早在2018年,天问二号发射任务就“花落”长三乙火箭。“火箭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执行其他发射任务的同时,长三乙火箭也在一发发积累中为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打下更好的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张亦朴说。

  谈到长三乙火箭长期稳定、可靠的表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闽慷也表示,多年来,型号团队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与可靠性提升,大大提升了长三乙火箭的整体性能与竞争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多样化的发射需求,为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最高检: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公益诉讼 守护人民群众宁静生活

今年暑运期间,广铁集团预计粤湘琼三省发送旅客1.27亿人次,同比增加604.3万人次,日均发送204.8万人次。“暑运期间,我们将精准定位惯性治安问题易发多发区段、时段,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强化公开震慑,细化进站口、售票厅、候车室等重点部位的警力部署,对强讨恶要、贴靠进出站、醉酒滋事、扒阻车门等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广州铁路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局共查处“霸座、猥亵、醉酒滋事”三类案件49起,刑事拘留3人,行政拘留18人,旅客群众出行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河北将洪水防御Ⅰ级应急响应调整为Ⅲ级

(二)加强创新发展支持。加快修订《电信业务分类目录》,推动业务分类及界定更好满足新技术新业务发展需要,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统筹开展新型电信业务商用试点,在确保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支持相关地区和企业有序开展业务创新。加快制定新技术新业务创新发展配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深化在5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

国资委主任:央企新能源车发展不如特斯拉?我们想了个办法

本次比赛分U17(16-17岁)、U15(14-15岁)两个年龄段,来自中国、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344名羽毛球“未来之星”齐聚成都温江,将为市民朋友们奉献一场场精彩激烈的羽毛球比赛。

宋朝的铜钱为什么会出现在非洲的摩加迪沙?

75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变,过去是“能省则省”,现在则“想花就花”。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增长75.8倍,人均消费支出比1956年增长35.5倍。

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助绿色建材出口东盟国家

“目前,融合服务平台已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24种语言和29种货币。试运行以来,已有5700多名外国游客通过该平台预订门票。门票预订还带动了其他景区、酒店、机票和餐饮娱乐等旅游消费订单3万余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介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